2021年7月22日 星期四

預約打疫苗 北市12區公所可電話登記


保健身體重要,可是你知道豐沛心靈更重要嗎?【講義雜誌電子報】供應有機閱讀,讓你的心靈更柔軟。 【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7/23 第516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udn.com聯合新聞網
大台北要聞 微解封消費糾紛 視訊難協調
台北市焦點 預約打疫苗 12區公所可電話登記
北市補習班開放? 等全員打疫苗14天後
新北市焦點 準公幼也難搶 新北:今年增71園
幼兒返校增加 教局:每天查人數
 
微解封消費糾紛 視訊難協調
記者鍾維軒、陳宛茜/台北報導聯合報
三級警戒微解封衍生不少消費糾紛,健身房有限度開放,民眾認為照常扣款不合理。本報資料照片
全台三級警戒微解封,衍生不少消費糾紛。健身房有限度開放,民眾認為扣款無理;還有人5月婚禮取消,婚攝公司卻不願退還訂金。消基會表示,三級警戒停業期間,消費者有疑慮即可主張暫停繳納月費,會員權利也應順延;至於婚攝糾紛,消保官說,疫情是否妨害到婚攝,雙方認知可能不同,要依雙方的合約內容來協調。

三級警戒期間,北市府法務局將消費爭議改採線上申訴,自三級警戒至6月底,網購類爭議353件;網路遊戲爭議從去年的第4名竄升到第2名,有226件,多了1倍;第3名則是外送服務爭議,有205件。法務局自7月起將一度暫停的調解改採視訊方式,詢問260多件案主,僅70件願意視訊協調。

光是健身房消費糾紛,法務局收到60多件申訴。廖先生說,三級警戒後,健身房仍連續2個月自動從信用卡扣款,也沒有補償。13日微解封後,健身房不開放SPA池、烤箱和蒸氣室,連淋浴間和置物櫃都不能用,教練課、團體課也有限制,讓他覺得權益縮水。

張先生原本預計5月舉辦婚禮,因三級警戒一延再延,如今乾脆取消,但婚攝訂金2月就已付款,明明碰上不可抗力因素,業者卻不願意退錢。張先生說,現在疫情期間消保官又暫停協調、調解,讓他相當傷腦筋。

北市主任消保官楊麗萍表示,疫情是否妨害到婚攝,雙方認知可能不同。消費者可能認為,拍婚紗怎麼可能戴口罩,而且也不打算辦婚禮;對業者而言,戶外拍攝都沒問題,是消費者自己取消。認知不同,最後還是要看雙方的合約內容來協調。

針對健身房持續扣款,楊麗萍說,不少中小型健身房因為名聲不如連鎖健身房響亮,反而肆無忌憚持續扣款,目前先交由北市體育局處置,若消費者仍有疑慮,認為與辦理會員的初衷不符,還是能申訴。

消基會指出,三級警戒期間業者依政府規定暫停營業,這是出於「政府規定」和「不可歸責於消費者」因素,業者應主動延長會員會籍,也不能要求消費者於暫停營業期間須辦理請假手續,更不可向消費者要求請假手續費。

預約打疫苗 12區公所可電話登記
記者潘才鉉/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北市連續4天在花博大型接種站,替國小教職人員開始施打COVID-19疫苗,平均每日接種率70%,預計下周安排近9000位國中教職員施打疫苗。
中央規定打疫苗一定要上1922公費疫苗預約平台預約,仍有不少民眾不會用手機,就像被遺忘的一群人。台北市長柯文哲昨表示,北市會比照之前提供民眾撥打民政局的電話登記疫苗,自23日至30日周一至周五9時至17時,致電12區公所電話登記。此外,北市國小階段教職人員疫苗施打昨天截止,預計下周起安排近9000位國中教職員開始施打。

柯文哲說,台北市之前打疫苗採網路預約,目前中央也是網路預約,但有的民眾沒辦法上網,既然北市之前有提供民眾撥打民政局的電話登記,現在也比照開放。

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表示,由於中央預約系統需要過兩關,民眾需先表達意願,之後用簡訊通知,沒有手機的民眾,里幹事都可以做協助預約,也可以請里幹事協助,打電話登記。蔡炳坤說,這次電話預約自23日至30日為止,民眾可於周一至周五9時至17時,致電12區公所電話登記,接種時間及地點待中央撥發疫苗後,以簡訊或電話通知接種。

北市昨也完成國小階段教職人員疫苗施打,對象包含公、私立國小校長、教師、行政人員、午餐處理人員、警衛和部分專案等人員,特教助理員、附設幼兒園教師助理員、外僑學校、實驗教育機構及團體同步接種。

市府表示,國小平均每日接種率70%、已完成之幼兒園教職員接種率82%、特教學校接種率83%以上、兒童課後照顧中心接種率95%,整體接種率高達八成。

國中教職員□下周起接種

教師會理事長葉青□表示,台北市政府安排真的很不錯,目前國高中職老師尚未施打,也希望市府能趕快規畫。北市則表示,預計下周,將起安排近9000位國中教職員開始施打。

北市補習班開放? 等全員打疫苗14天後
記者潘才鉉/台北報導聯合報
根據統計台北市短期補習班2586家,課照中心138家,北市21日宣布僅開放課照中心,有家長表示,原來的安親班是「補習班」,不是課照中心還不能送。市長柯文哲表示,已替1.2萬補習班從業人員造冊,待疫苗配發後可接種,原則上疫苗接種14天後可以開放營業。

補習班業者透露,補習班是替學生進行課業輔導與教學,但是家長把孩子送來,也是為了有人幫忙看照,補習班多少進行照顧責任,長年來課照中心、補習班界線模糊,市府僅開放課照中心恐怕是有欠考慮。就有家長無奈指出,平常送的安親班是補習班,不是課照中心還不能送。

台北市補教協會表示,幼兒園及兒童課後照顧中心教職員工已施打疫苗,補教業者卻還沒,雖也有一定程度的擔心,但仍建議政府應替補教業擬定配套,否則業者也會抱怨「為什麼課照開放,我們沒開放。」

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已替1.2萬補教從業人員造冊,並在7月19日送教育部審查,待疫苗配發後可接種,原則上疫苗接種14天後可以開放營業。

另一方面,課照中心業者指出,政府臨時宣布招收學童順序為醫護、警察、消防人員家庭子女等,實際上根本來不及調查家長職業,還要準備教材、安排梅花座,「根本忙不過來,政府都沒有考量到第一線作業行程」,只能依照家長來電順序安排,同時建議家長將名額留給年紀較小的孩子。

林姓家長表示,身邊許多家長都還在觀望中,擔心疫情再次變化,不會馬上孩子送往,否則到時候還有收費、退費、課程銜接等問題。

準公幼也難搶 新北:今年增71園
記者王敏旭/新北報導聯合報
新北市公立及非營利幼兒園抽籤上月底結束,不少沒抽到的家長,改鎖定準公共化幼兒園,不過市議員彭佳芸接獲家長陳情,認為新北準公共化也難搶。教育局指出,今年公立幼兒園已規畫增設39班、準公共化幼兒園也新增71園。

新北110學年度招生公立幼兒園及非營利幼兒園園數共314園,核定招收總人數計3萬2376人,抽籤缺額計1萬4990人,總錄取率68.28%。準公共化幼兒園有137園續約,加上新簽約園所共有71園,總計208園。

彭佳芸表示,新北有17個行政區公共化幼兒園核定比率未達40%的目標值,其中三蘆、新莊、板橋、雙和、林口、淡水、土城、樹林等人口密集的區域,就有631個空餘教室待活化,但109學年度公立幼兒園只增加28班,比率偏低。

有家長改找準公共化幼兒園讓子女就讀,卻發現數量不多。彭佳芸說,新北803家私幼只有145家與市府簽約成為準公共化幼兒園、比率為18.1%,與高雄422家私幼就有141家準公幼、比率33.41%相較差距甚多。

彭佳芸認為,新北公幼和準公幼比率不高,對於雙薪且沒有後援的家長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每年這時候家長為了孩子幼兒園入學焦急到無法好好工作,希望新北能更積極開辦公幼,並輔導業者轉作準公共化幼兒園。

教育局表示,新北利用剩餘教室、機關釋出空間、公益捐贈回饋空間設立公共化幼兒園,100至109學年度共增500班,增加收托1萬3557名幼童就學機會,108學年增41班、109學年增設28班,110年學年已規畫增設39班。

教育局還說,新北符合準公共條件的私立幼兒園家數約計335園,今年續約加上新簽約共有208園,比率為62%,在各縣市並無比率偏低的情況,另也舉辦說明會、專人諮詢,針對符合條件的私幼加入準公共機制。

幼兒返校增加 教局:每天查人數
記者王敏旭/新北報導聯合報
隨著疫情逐漸受到控制,不少員工都開始恢復正常到公司上班,許多家長紛紛要將子女送至幼兒園。本報資料照片
全台三級警戒延長至7月26日,隨著疫情趨緩,不少員工都開始恢復正常到公司上班,新北許多家長紛紛要將小孩送至幼兒園。有議員呼籲,疫情未完全掌控前,教育局應掌握各幼兒園到校人數與姓名。教育局指出,每天均調查學生數、出勤教職員工數。

新北某私立幼兒園原有150名學生,5月中疫情爆發後幾乎沒有學生再到幼兒園,但7月初開始已有15名學生回到幼兒園。還有家長間彼此說還是自己顧孩子,私下卻送回幼兒園,接小孩時才發現原來都已送回學校。

市議員彭佳芸指出,三級警戒超過2個月,家長特、補休早已用罄又無長輩後援,7月起各私立幼兒園學童到校數明顯增加,質疑新北對各私立幼兒園學生到校數未掌握、記錄,應落實總量管制,如發生疫情也可立即匡列。

教育局指出,自5月19日停課開始,平均約200家幼兒園提供基本照顧,基本照顧人數在900至1000人,到園率約1%左右;也要求幼兒園落實三級防護,加強宣導量體溫、勤洗手、戴口罩、生病不到校、環境通風。

教育局表示,新北每天都會調查各園基本照顧幼生數、出勤的教職員工數,掌握各園的出席概況,並宣導園內與他人保持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的社交安全距離。

故宮太子大道的世界級景觀與地景藝術創作
故宮太子大道中分別陳列了六件各具特色的大型公共藝術品,公開以來聽說引爆話題的《四角獸》最為吸睛,我就是被它吸引的,欣賞藝文中完成一公里的漫步日常,還蠻有被藝術文化洗禮的感受。

恐慌與焦慮可能是防疫破口!這樣做讓心有抵抗力
我們強調心理防疫,並不是要增加心理的負擔,而是要去覺察和辨識。在疫情困難時壓力反應並不一定是病態的。當我們發現這些壓力正在影響我們時,便可以採取相應的步驟去應對。你可以這樣做。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