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中綠川「興大段」整治減少水泥構造,完全開蓋,藉由汙水截流改善水質,能吸引動物棲息。記者喻文玟/攝影 | | | 流經台中市中心的綠川全長6公里,經歷任市長、多年整治後,終於擺脫長年來的「臭水溝」惡名。市府昨舉行盛大啟用典禮,水質清澈、沿岸花木扶疏,最後整治完成的「興大段」與中興大學合作,拆掉校園圍牆,擴大腹地,讓居民及師生驚豔。綠川原叫無名溪,1912年定名綠川,開始規畫周邊道路、興建台中州廳,沿岸漸有攤販齊聚興建俗稱「吊腳樓」的簡易居舍,因長年來居民排放廢水、垃圾,水質惡化,被視為臭水溝。 台中市長盧秀燕說,歷任市長都投入綠川整治,她上任後接棒興大段整治,從信義南街到忠明南路共流經7個里,與里民、公民團體、興大溝通、聆聽建議近4個月後,前年6月開工,今年全數完工,總經費10.5億元。她感謝興大師生重視環境,同意拆掉圍牆綠美化,讓學校變成花園。 市府水利局長范世億表示,綠川分四期整治,一期特色是公園河川,民眾可以走近河道;二期綠空鐵道部分恢復以前的吊腳樓等,三期是長春國民運動中心,四期興大段不再有水泥封閉河川,保留原始生態樣貌,兩側汙水截流,淨化後的水質清澈,能吸引動物棲息。 目前雖面臨嚴重旱災,綠川仍有水流、魚兒悠游,周邊鄰里和興大師生都驚嘆環境變美了。興大副校長楊長賢說,今年暑假在美村路、興大路會增設側門及餐廳,讓校園更貼近市民。 市議員鄭功進說,河川全流域整治是良心工程,歷經4任市長,被稱為臭水溝的綠川以嶄新面貌重生,但應有更明確的生態導覽地圖,讓建設更有溫度。市議員邱素貞說,興大段結合水道、鐵道、園道「3way一體」全面串連,是全齡休憩空間。市議員李中也肯定整治成果,創造大面積綠意空間,延伸整體視覺感。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