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中市中央書局回來了!花費3年,在原址完成修繕,重新開幕。記者陳秋雲/攝影 | | | 台中市中央書局回來了!熄燈22年,全靠民間力量、歷經3年細心修復,昨在原址台灣大道與市府路口重新開幕。上善基金會將接手營運,以「浪漫的力量—台灣文化的青春年代」為主題,帶領民眾重返文壇星光燦爛的年代。1925年的日據時代,一群熱血青年、文化鬥士,倡議成立了「中央俱樂部」眾人集資下1927年創設了中央書局。中央書局是當時重要文化舞台,也是在日本殖民時代,台灣人尋找台灣文化定位的聚落。 昨天出席會開幕的中央社董事長劉克襄表示,1998年隨時代變遷,中央書局黯然休業。書局消失初期並沒有太多感覺,「慢慢的卻覺得不對勁了。中央書局消逝後,發現整個台中城好像沒有了什麼,文化城好像在中央書局消失後,感覺真的連最後的文化都沒有了。」 書局打烊後,一樓一度成為機車安全帽專賣店,包括東海大學教授蘇睿弼等人擔心中央書局可能被拆,在蘇睿弼引介下,信誼基金會董長張杏如到場了解,張杏如說看到當時景況百感交集,趕快先租下來,她的先生永豐集團創辦人何壽川出資買下來,送給她當生日禮物,展開中央書局長達3年修復過程。 張杏如說,光結構評估和復建就花近1年時間,面對年久失修的建物,細心修復結構系統,還要兼顧保存建築的特色,再加上內裝,前前後後就花了3年之久。 上善基金會董事長詹宏志表示,中央書局提供他年輕時知識糧食,店員從不吝讓觀眾看個夠,他就站著看完好多本書,中央書局承載眾人盼望與歷史責任,曾經是當代文化舞台,未來要重返風華。 考試院長黃榮村指出,以維也納中央咖啡館和中央書局相比較,都曾是民主政治啟蒙和文藝復興的重要平台。透過場所和事件連結起來,發展出許多具時代意義的論述。希望未來台中市長盧秀燕、文化部長李永得能中央與地方聯手,守護中央書局,為台中文化點燈。 盧秀燕等人先後致詞都表示有使命感與責任,繼續推動。 重新開幕後以「台灣文化的青春年代」致敬,可看到日據時期影響台灣的文藝浪潮,透過文學、美術、音樂領域,羅列當年中部地區的重點人物簡介與作品圖像於展示牆。 特展另一個部分是介紹4位與中央書局最關鍵的人物,包括霧峰林獻堂為首的知識分子等人。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