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30日 星期五

【書評 〈人文〉】微光在幻鏡中的倒影

聯副電子報
網路時代,部落格是最佳發聲的平台。從【部落客名嘴】電子報非大眾媒體的角度,看個人媒體如何發揮影響力! 【慈濟月刊電子報】提供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的彙編選粹,慈悲與智慧的雋永語錄,是您日常生活中的心靈資糧!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07/01 第5741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書評 〈人文〉】微光在幻鏡中的倒影
【書評 〈傳記〉】繁華落盡見真淳
【書評〈散文〉】裁光造書的人
【閱讀世界】馬鳴的教誨
here+there=朱德庸

  今日文選

【書評 〈人文〉】微光在幻鏡中的倒影
◎陳泰裕/聯合報
無論你是紐約、倫敦或台北人,第一次知道Andy Warhol的名字,可能是從一根黑黃香蕉、一個康寶濃湯罐頭、女神夢露肖像,甚至是一段男人正被口交的影片而來,這些含性暗示、商業制約、地位表徵的不同形式作品,讓我們有脈絡一窺這位出生於美國匹茲堡的斯洛伐克後裔,如何在紐約掀起一股普普浪潮。 1974年,46歲的安迪.沃荷開始忙著將日常用品裝在六百個硬紙箱(註1)的次年,他出版了The Phi ......

【書評 〈傳記〉】繁華落盡見真淳
◎曾永義/聯合報
摯友許進雄的新著《博物館裡的文字學家》,乍看書名會使人誤以為是他寫一位心儀的友人、在博物館裡工作的文字學家。但認識他的人都知道,那是「夫子自道」。因為他平生最大的成就在博物館,在文字學。 進雄喜歡研究文字,幾近「天生自然」;他最煥發最暢快的歲月,是他在加拿大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服務並整理甲骨收藏那二十幾年。他的文字學研究蜚聲甲 ......

【書評〈散文〉】裁光造書的人
◎苦茶/聯合報
允晨文化發行人廖志峰回母校淡大中文系向學弟妹演講時,自稱是「離開小鎮的亞茲別」。所謂「小鎮」即是淡水。 在淡水讀過書的人,總以為淡水屬於他們。大學剛畢業的「亞茲別.廖」與小說人物一樣虛無。即使當兵,有假還是往淡水跑。退伍後一時不知所措,竟躲回淡水「臥讀」度日。被叔叔一通電話罵醒,連忙捲起棉被與書離開小鎮。此別一去三十年,但夢中猶見河邊的水光。 作過廣告公司文案 ......

【閱讀世界】馬鳴的教誨
◎邱振瑞/聯合報
以日本近現代小說寫作的傳統而言,日本作家向來是以撰寫私小說見長,亦即他們從私領域的情感體驗出發,藉由細緻地描寫內心活動所發展出來的文學體裁,正不斷地豐富著日本私小說世界的精神土層。然而,這種情況於二次大戰以後,出現了很大的轉變。隨著日本社會生活結構的急遽變化,不僅純文學小說與之呼應,其中的轉折同樣反映在大眾小說裡。因此與其說,這是時代給作家的課題,毋寧說,所 ......

here+there=朱德庸
朱德庸/聯合報
here+there=朱德庸 ......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文字的祕密:從甲骨文、羅賽塔石碑到表情符號,重新認識文字穿越時空的演變史


【哈佛商業評論電子報】包含領導、創新、策略、管理等四大領域精彩內容。歡迎訂閱,與世界一流的管理接軌! 【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快藉由此份報來看你不曾發現的風景!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06/30 第 1388 期
 
   

•大馬海外華文書市,台灣館釋放文學魅力 .....

 
   

•倒數!!!週末快樂∼馬來西亞海外華文書市精采的活動次第展開噢 .....

 
    •Trump Your English 哥教的不是川普,是美國文化•拯救資本主義......
 
   

•從甲骨文、羅賽塔石碑到表情符號,重新認識文字穿越時空的演變史

 
  親愛的讀友們:



倒數!!!週末快樂∼馬來西亞海外華文書市精采的活動次第展開噢!
活動網址:

http://twnbooks.moc.gov.tw/

     
  「香港書獎」《寫托邦與消失咒》,利用代表城市的「沙城」和代表幻想世界的「寫托邦」講述消失的命題…>> more
  大馬海外華文書市,台灣館釋放文學魅力…>> more
  小端選書:從這二十本書了解香港…>> more
  「天皇制」是日本走上軍國主義的主因嗎?一位自由主義者的深切反思…>> more
  查無此處:地圖之外的想像真實…>> more
   

【聯經書房】李儀婷《走電人》新書發表會…>> more

2017「KH STYLE 高雄款」 NO.4 高雄 「擋風玻璃前的高雄 穿梭巷弄 掌握方向盤和城市脈動」…>> more

時下最流行的style!就是「高雄款」 …>> more

   
作者/畢靜翰(小畢)

作者/社企流

作者/羅伯.萊克

編者/思想編輯委員會

作者/廖咸浩
作者/戴逸群

作者/王文萱等

作者/安德魯•羅賓森
作者/李儀婷

作者/丁福寧

作者/艾米塔•葛旭

作者/約瑟夫•熊彼德

   
  

文字的祕密:從甲骨文、羅賽塔石碑到表情符號,重新認識文字穿越時空的演變史

你知道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什麼嗎?
表情符號、電路圖、數學符號也算是一種文字?
日本人為什麼鍾愛漢字?
埃及象形文字竟然是拼音字母?
馬雅的數字系統是20進位制?
韓文字是由一個君王所發明的?

安德魯•羅賓森在《文字的祕密:從甲骨文、羅賽塔石碑到表情符號,重新認識文字穿越時空的演變史》一書裡,以簡練而引人入勝的字句解釋聲音、符號和書寫文字之間的相互連結。他逐一討論世界主要的文字系統,從楔形文字、埃及和馬雅的象形文字到字母系統和中國、日本的文字,以及卻洛奇人的「字母」和北歐的盧恩文字等等。

※   ※   ※

文字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或許沒有「之一」,因為正是文字創造了歷史。文字是多數寫字的人視為理所當然的技能。我們在學校學習,以字母或中國字(如果住在中國或日本)為基礎,成年後卻很少靜下來思考,是什麼樣手腦並用的過程將我們的思想轉化為紙上或螢幕上的符號,或電腦磁碟裡的資訊位元。很少人能清楚回想,我們是怎麼學會寫字的。

一頁我們完全無法理解的外國文字,會強迫我們憶起這個學習成就的本質。失傳的文字,例如埃及象形文字或古代近東地區的楔形文字,在在讓我們覺得神奇。這些四、五千年前的先人是怎麼學會書寫的?他們的符號如何代表語言和思想?在沉寂數千年後,我們要怎麼譯解(或試著譯解)那些符號呢?今天的文字系統和古文字的運作方式截然不同嗎?中國字和日本字又是如何──像古代的象形文字嗎?象形文字比字母具優勢嗎?最後,最早開始寫字的是什麼樣的人──他們讓什麼樣的資訊、思想和情感成為永恆?

這本書試著回答上述問題。它涵括諸多文化、語言和人類發展的幾乎所有階段;它向各門學科汲取思想與知識,包括人類學、考古學、藝術史、經濟學、語言學、數學、政治與社會史、心理學和神學;它還涉及文學、中世紀和文藝復興的手稿、書法和印刷術。雖然涉及層面甚廣──文字的影響是如此深遠──這本書卻不是在描述歷史。它並非追溯文字從最早到今天的發展;也未提及過去到現在每一種重要的文字(那實在太多了)。本書更像是一部文字的紀錄:主要古文明使用的文字、我們今天使用的主要文字,以及把兩者結合起來的基本原則。因為古文字其實並非已經「死掉」的文字,也不只是深奧難解的古玩。基本上,我們在21世紀書寫的方式,和古埃及人並無二致。這就是本書背後多少令人訝異,卻相當簡單的概念。

※   ※   ※

發現羅賽塔石碑

王名框一詞是1798年隨拿破崙入侵埃及的法國士兵所發明。銘文中包圍多組象形文字的橢圓形,讓他們聯想到槍中的彈藥筒(法文為cartouche)。

所幸,這支遠征軍對文化的興趣不亞於攻城掠地。一批法國學者與軍隊同行,後留在埃及三年之久。也有多名藝術家隨行,為首的是多明尼克.韋馮.德儂(Domenique Vivant Denon,上圖)。1809至1813年間,他畫了《埃及記述》(Description De L’egypte )一書,而整個歐洲都對古埃及的奇蹟驚嘆不已。

右圖描繪了底比斯城,後為路克索神廟的廊柱,前為精雕細琢的方尖碑。牆上的雕刻描繪了加低斯戰役中,乘雙輪馬車的弓箭手奉拉美西斯二世之命向西台人衝鋒的場景。拿破崙的軍隊為此深感震撼,據目擊者表示,「他們不禁停下腳步,不由自主,放下手中武器」。

1799年7月中旬,一個班的拆除部隊發現了羅賽塔石碑,那可能嵌在尼羅河一條支流河畔拉希德(羅賽塔)村裡一面非常古老的牆中,距海不到幾英里。班隊主官認為此石碑非同小可,遂下令立刻將它搬到開羅。畫家臨摹後,摹本在1800年送交歐洲學者。1801年,石碑被運往亞歷山卓,避免被英國軍隊擄獲。但它最終還是落入英軍之手,被送往英國,在大英博物館展示,此後就一直沒離開過。

解讀開始

羅賽塔石碑是一塊密實的花崗岩板,有750公斤重、114公分高、72公分寬、28公分厚。

從發現的那一刻起,專家學者皆清楚,石碑上刻有三種不同的文字,最下面是希臘文、最上面(毀損嚴重)是帶有明顯王名框的埃及象形文字,兩者之間則是當時無人認識的文字,明顯不像希臘文,倒和上方的象形文字有某種程度的類似,但沒有王名框。今天我們知道那是象形文字的草寫體,通稱世俗體文字。

解讀碑文的第一步顯然是翻譯希臘文字。內容原來是西元196年3月27日,埃及王托勒密五世(Ptolemy V Epiphanes)加冕週年當天,來自埃及各地的教士齊聚孟斐斯城召開總理事會所通過的一道教令。之所以用希臘文寫是因為當時埃及的統治者不是埃及人,而是馬其頓希臘人:亞歷山大大帝一名將領的後裔。托勒密、亞歷山大、亞歷山卓等人名皆出現在碑文中。

接下來學者將注意力轉向世俗體(象形文字部分因毀損太過嚴重,看來希望渺茫)。他們從希臘文部分的一句聲明中得知,三部分的碑文雖非「逐字」翻譯,但意義相仿。所以他們開始搜尋托勒密之類的名字:在和希臘碑文托勒密出現處大致相同的位置,挑出重複出現的世俗體符號。找到那些符號後,他們發現用世俗體寫成的名字似乎是用字母拼寫,跟希臘碑文一樣。因此他們繪了一張試驗性的世俗體字母表。其他某些世俗體文字,諸如「希臘」、「埃及」、「神廟」等,現在可用這套字母表鑑定出來。由此觀之,世俗體說不定全是字母文字。

可惜不是。第一批學者無以為繼,因為他們執著於世俗體是一套字母的概念──反過來說,他們又認為象形文字全是非表音,其符號就像赫拉波羅解釋的那樣,是表達想法的。象形文字和世俗體符號外觀上的差異,加上背負文藝復興以來對埃及象形文字的傳統觀念,使學者相信這兩種文字:象形文字和世俗體,背後的運作原理截然不同。

字形的重要性

我們已經明白,所有文字都透過表音符號和表意符號運作。文字也透過字形,即符號的形狀來傳達意義。字母使用者通常會忽略字形的重要性,因為他們感受不到個別字母的意義,雖然他們確實認為字體不同,傳達的意義也不同。(因此羅馬體、斜體、哥德體等字體各有含意。)相對來說,中文字的使用者似乎就太過強調字形的象徵,因為每一個字,不同於字母,都有其意義,而有些字看起來就很像其代表的意義。寫中文字的人喜歡說中文字不需聲音介入,就能「直接和心靈交談」。

這句話雖然言過其實,但中文字和埃及的象形文字,確實有額外的意義面向。這兩種系統,如果精心演繹,可以產生彷彿有生命的文字。右頁的大字意謂佛祖。對今天的基督徒來說,在字母前面祈禱是極不尋常的事:無論中世紀的僧侶把英文字母裝飾得有多漂亮,那就是沒有中文字那樣的象徵力與生命力。

僅有少數中文字一看就知道是什麼意思。但外國人在獲知字義後,常覺得中國字的外形切合意義,於是有人發明視覺記憶法來幫助學習字形字義。但我們切莫誤入陷阱,以為視覺記憶法「說明」某個字是從圖像一路演變而成。的確有一些中國字原為圖形──例如「女」和「田」──但絕大多數不是。

 

^TOP
    
   
    認識工作犬,尊重使用人
在路上看到工作中的導盲犬一定要尊重使用人,不要任意干擾或觸摸,給他們多一點的空間可以順利通過,可以主動開口詢問有無幫忙需求。

潛藏的生機──腔棘魚復活記
腔棘魚是一類很古老的魚類,科學界早就認定腔棘魚已滅絕了好幾千萬年。可是就在1938年12月的某一天,一位在當地博物館任職、名叫拉蒂邁的女士卻有了驚天動地的大發現。
 
  
聯經出版公司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
關於內容請洽
聯經出版公司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